7月30日至8月2日,青岛科技大学“振兴东北 共赴未来”实践队赴吉林省长春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学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丁林,学生工作处处长王丽,团委书记刘跃宁全程参与指导,毛片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刘名森、团委书记雷静带队指导。

实践队将红色教育作为本次实践的核心主题,通过多维度、沉浸式的研学活动,系统接受革命历史熏陶,深刻感悟科学家与建设者的奉献精神。实践队走进黄大年纪念馆、东北沦陷史陈列馆、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、长影旧址博物馆开展研学。黄大年教授是享誉国际的地球物理学家,他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与爱国情怀的生动诠释。在纪念馆内,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怀着崇敬的心情,认真参观了“黄大年陈列室”“黄大年办公室”“茶思屋”等主题展厅。通过珍贵的实物、详实的图片和影像资料,大家深入了解了黄大年教授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效力、带领团队刻苦攻关取得重大突破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崇高人生历程,深入学习其“振兴中华,乃我辈之责”的家国情怀与科研精神。丁林代表学校向黄大年教授铜像敬献鲜花,全体成员于铜像前庄严宣誓,承诺自觉肩负科技报国使命。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,通过珍贵文物、历史影像与场景复原,系统回顾东北十四年抗战历程,强化“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”的责任意识;在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,队员们系统了解长春历史沿革、重大事件及英雄人物事迹,厚植红色基因;于长影旧址博物馆,通过老式摄影机、摄影棚等文物回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脉络,感受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。

为深化专业认知、提升实践能力,同时开展访企拓岗,实践队走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、长春施耐利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开展实践。在中车长客,队员们聆听企业发展历程讲解,观摩高速动车组装配产线,系统了解其建设规模、生产能力、研发水平及海外业绩,直观感受中国高铁制造业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式发展,深刻领悟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智造”转型的实践内涵;于一汽集团,溯源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,通过红旗文化展馆经典车型与技术成果展示体悟民族工业精神,观摩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工厂智能作业场景,感受现代化汽车制造的高效与智能;在施耐利公司,通过产学研合作座谈与生产车间观摩,了解工业机器人研发、制造及应用场景,现场学习自动化焊接、精密装配等工艺流程,深化对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认知。

此次实践活动以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形式,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学深度融合,既展现了中国科技与制造业的创新活力,又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、建设者的奉献精神。通过政企校三方协同、学校领导现场指导,实践队在爱国主义教育、产学研合作等领域取得扎实成效,为高校服务东北振兴战略、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提供了实践样本。